2024年8月26日 星期一

苑裡地方見習

2024年本土語言教育學習圈期中培力於8月22日帶領夥伴走訪閩客混居的苑裡

☀️一早中部夥伴和北部夥伴相約在苑裡,開啟一日的苑裡地方見習活動,首站由苑裡掀海風團隊💨創辦人林秀芃親自帶領大家實地走訪台灣現代民族音樂之父🎼郭芝苑故居,位居在苑裡市場一處,門前有大大的庭院,而最右邊的房間即是郭芝苑的書房,我們繞過書房,看著展示郭芝苑的歷史、照片、樂譜手稿🎹等,更欣賞著管弦樂曲目《台灣頌》🎶,此外,郭芝苑晚年更創作許多台語歌謠《凸鼠》🐿與童謠,希望讓孩子、孫子們認識自己的文化,夥伴們依依不捨的告別郭芝苑故居。👣經過昔日火吻後的苑裡市場,期待它明年再現風華,天下路老街上的塗墼厝及充滿古色古香的苑裡百年的振發帽蓆行👒,深刻記載著苑裡藺草的故事。


離開老街,我們來到有著排灣族雕刻「用心雕刻的居所」♥️心雕居用餐,吃著在地食材及主人家用心烹煮的料理,讓夥伴們直喊還可以加飯嗎? 😋飯後,心雕居第三代主人-陳薈茗更細心為大家介紹心雕居的典故,述說著父與子三人的故事,各個聽得津津有味,此外更欣賞著漢人投入原住民雕刻藝術第一人陳炯輝最有名的「鹿」系列作品🦌,尤其聽到在離世三天前戴著氧氣罩持續創作,真令人為之動容。🥹

最後一站,來到以閒置的農會倉庫整建、重新規劃而成藺草文化館,展示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藺草編織品,苑裡的藺草為三角藺草,早期拿來做草蓆,所以在地人又稱「蓆草」(tshio̍h-tsháu)。我們很幸運遇到國寶級工藝師-愛子阿嬤,🫶手把手的帶領夥伴親手體驗藺草編織小鹿,阿嬤笑著說,「毋免煩惱,我會佮你教到會曉」😂,果真每個人的小鹿都長不一樣,有的高有的矮😆,捏緊一點就比較瘦。
一日的苑裡地方見習活動讓夥伴感受苑裡滿滿的傳統文化技藝。👍

#苑裡地方見習 


2024年8月2日 星期五

[本土X多元X永續X媒體]教育部終身學習圈四圈共構活動@宜蘭

 [本土X多元X永續X媒體]教育部終身學習圈四圈共構活動於8月1日@宜蘭圓滿結束,感謝陳秋慧科長的蒞臨指導。



☀一早夥伴們帶著雀躍的心情出發前往宜蘭,一路上大家藉著自我介紹認識彼此,展開今日的學習之旅,首站我們抵達宜蘭縣史館,為第一座縣級為編纂地方史志、長期蒐藏地方史料、紀錄地方歷史,推廣地方歷史意識而成立的史政機關。廖英杰館長親自為我們導覽解說,從外觀建築到內部的場館空間、庫房與展覽介紹,縣史館不僅是史料館,亦是宜蘭人文知識的寶庫,更是一個「人與歷史交會的空間」,讓夥伴們很羨慕宜蘭有這麼一個優質館所。👏亦感謝館長提供會議室讓我們進行子圈計畫交流分享,由 #中華牧人關懷協會 李毅夫理事長、#中華履行公益服務協會 吳依庭專員、#隆中向上教育基金會 王德蕙執行長及 #彰化縣台灣語文研究推廣協會 楊婷婷理事長精彩的分享。

🍚中午夥伴們品嚐壯圍在地盛產的新世紀哈密瓜🍈料理後,熱情的老闆更招待夥伴體驗炒冰,大夥賣力的炒、拌後,享用南瓜及金棗口味的冰淇淋🧁,勁好食😋





下午,我們到訪壯圍沙丘生態園區體驗一場食農小旅行👣,由魚樂天地鄉鎮應援團執行長何立德老師述說著青年築夢聚落的故事,同時讓夥伴們享用各有來頭的點心盤,每一樣食材都有它的故事: 一尾蝦子🍤說著一對博學父女檔堅持純海水養殖”女兒蝦”全程無使用農藥;一包米🌾說著一位熱愛土地,希望家鄉也能有不用農藥的稻田;返鄉青年的甜心芭樂;並透過年輕生態廚師的巧手變身為美味料理🧑‍🍳,讓夥伴們驚豔不已。






最後,我們在「原住民族日」的這天抵達最後一站噶瑪蘭族的奇立板部落[剾塗豆]🥜,種在沙地的9號花生,因土很鬆軟,雖然拔起來不費力,但實際體驗後,果真是粒粒皆辛苦啊!😂一天緊鑼密鼓的行程就在大家汗如雨下中畫下充實的句點。